秋夕雨柬潘孟与

雨叶淋漓战不休,长风榻畔莽飕飕。 旋抽宿火频添茗,乍觉新寒始问裘。 世路逢场多作戏,宦情到海亦乘桴。 莼鲈且莫悬归思,好与潘郎赋早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战不休:不停地战斗,这里形容雨声不断。
  • 榻畔:床边。
  • 莽飕飕:形容风声。
  • 宿火:隔夜未熄的火。
  • 频添茗:频繁地添茶。
  • 新寒:初秋的寒意。
  • 问裘:询问是否需要穿皮衣。
  • 世路:人生的道路。
  • 逢场:遇到场合。
  • 宦情:做官的心情。
  • 乘桴:乘船,比喻随波逐流。
  • 莼鲈:莼菜和鲈鱼,常用来象征归隐生活。
  • 悬归思:挂念归家。
  • 潘郎:指潘孟,诗人的朋友。
  • 赋早秋:写关于早秋的诗。

翻译

秋夜的雨声不断,仿佛在不停地战斗,床边的风声也显得格外凄凉。 我频繁地用隔夜的火添茶,刚感觉到初秋的寒意,就开始询问是否需要穿皮衣。 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场合多以游戏心态对待,做官的心情也像是随波逐流的船。 不要挂念归家的莼菜和鲈鱼,最好和潘郎一起写关于早秋的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夜雨中的景象,通过雨声和风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中“战不休”和“莽飕飕”生动地表现了雨夜的动态和声音。后句通过对添茶和问裘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细致体验。诗的最后,诗人以游戏人生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官场心情,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但又提议与友人共同创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