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仲明府邀游凌歊台

绮阁何年结搆新,凌歊台畔石嶙峋。 山花尚带繁华色,径草曾承歌舞尘。 羃羃轻烟开井邑,喧喧游骑匝城闉。 管弦十里青郊道,分得春光媚远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绮阁(qǐ gé):华丽的楼阁。
  • 结搆(jié gòu):建造,结构。
  • 凌歊台(líng xiāo tái):古代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高耸的观景台。
  • 石嶙峋(shí lín xún):形容山石突兀、峻峭。
  • 繁华色(fán huá sè):指鲜艳、繁盛的色彩。
  • 径草(jìng cǎo):小路上的草。
  • 歌舞尘(gē wǔ chén):因歌舞活动而扬起的尘土,比喻热闹的场面。
  • 羃羃(mì mì):形容烟雾或云雾密布的样子。
  • 井邑(jǐng yì):指城市或乡村。
  • 喧喧(xuān xuān):形容声音嘈杂。
  • 游骑(yóu qí):游玩的马队。
  • 城闉(chéng yīn):城门。
  • 管弦(guǎn xián):指音乐。
  • 青郊道(qīng jiāo dào):郊外的道路。
  • 远人(yuǎn rén):远方的人。

翻译

华丽的楼阁何时建造得如此新颖,凌歊台上山石突兀峻峭。 山花依旧带着繁盛的色彩,小路上的草曾被歌舞的尘土覆盖。 轻烟密布在城市和乡村,游人的马队嘈杂地围绕着城门。 十里青郊道上,音乐声此起彼伏,春光分外妖娆,吸引着远方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凌歊台的壮丽景色和热闹场景。诗中,“绮阁”、“石嶙峋”等词描绘了台阁的华丽与山石的峻峭,而“繁华色”、“歌舞尘”则反映了此处曾经的繁华与热闹。后两句通过“羃羃轻烟”、“喧喧游骑”等生动描绘了城市的喧嚣和游人的热闹,最后以“管弦十里”、“春光媚远人”作结,表达了春光的美好和吸引远方游客的魅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游赏时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