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
太极始混沌,两仪正鸿濛。
阴阳既无象,运化焉有穷。
元始授我气,大块铸我躬。
究观万物理,廓然等虚空。
止水知色相,灵明悟厥宗。
人胡滑其外,我独守其中。
阅历几千变,同归一榻风。
俯仰劳形役,徒尔日憧憧。
冲然守真素,庶与道性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宇宙最初的无形无象的状态。
- 混沌:指宇宙形成之初的混乱无序状态。
- 两仪:指天地或阴阳。
- 鸿濛:指宇宙初开时的模糊不清状态。
-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对立而统一的概念,代表事物的两个方面。
- 元始:指宇宙的原始状态或原始力量。
- 大块:指大地或宇宙。
- 躬:身体。
- 色相:佛教用语,指事物的表象或外在形式。
- 灵明:指心灵的光明或智慧。
- 厥宗:其根源。
- 滑:迷惑、困扰。
- 憧憧:形容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的样子。
- 真素:纯真无伪的本性。
- 道性:与道相合的本性。
翻译
宇宙之初,太极处于混沌状态,两仪在鸿濛中确立。阴阳无形无象,但其变化却是无穷无尽。宇宙的原始力量赋予了我生命,大地塑造了我的身体。深入观察万物的道理,发现一切都如同虚空一般。静止的水能反映事物的表象,而心灵的智慧则能领悟其根本。人们常常被外在世界所迷惑,而我却坚守内心的中心。经历了无数的变化,最终都归于平静的风。仰望和俯视,都是劳碌的形体所驱使,徒劳地日复一日地焦虑不安。保持内心的纯真无伪,或许能与道的本性相融合。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宇宙的起源和万物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中,“太极”、“混沌”、“两仪”等概念的运用,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于宇宙起源的思考。同时,通过对比外在世界的纷扰和内心的宁静,强调了坚守内心、追求真我与道性融合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