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宿岘首忆长安故人

· 孟郊
月迥无隐物,况复大江秋。 江城与沙村,人语风飕飗。 岘亭当此时,故人不同游。 故人在长安,亦可将梦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ǒng):远,这里指月亮高远。
  • 飕飗(sōu liú):风声。
  • 岘亭:指岘山上的亭子,岘山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
  • 长安:唐朝的都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翻译

月亮高悬,没有遮挡,何况又是在大江之秋。 江城与沙村之间,人们的话语伴随着风声。 此时此刻,我独自在岘亭,而故人却未能同游。 我的故人远在长安,或许也能在梦中寻觅相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孟郊在秋夜独宿岘山时的孤寂与对远方故人的思念。诗中,“月迥无隐物”一句,既描绘了月光的明亮,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后文通过对江城、沙村、人语和风声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长安故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通过梦境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孟郊诗歌中常见的哀而不伤的艺术风格。

孟郊

孟郊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