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郢路悲猿

悲猿何处发,郢路第三声。 远客知秋暮,空山益夜清。 啾啾深众木,噭噭入孤城。 坐觉盈心耳,翛然适楚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郢路:古代楚国都城郢(yǐng)的道路,这里指楚地的路途。
  • 第三声:古汉语有四声,第三声指上声,这里可能指猿声的第三种变化或第三次的猿声。
  • 啾啾:形容猿猴叫声的拟声词。
  • 噭噭:形容声音高亢、急促。
  • 坐觉:坐着感觉到。
  • 翛然:形容心情舒畅、自在。

翻译

猿猴在何处发出悲鸣?在通往郢都的路上,这是第三次的猿声。远行的客人知道秋天已深,暮色降临,空旷的山中夜色更加清冷。猿猴的叫声在深林中回荡,高亢而急促地传入孤寂的城池。坐着时感觉到这声音充满了心耳,心情忽然间变得舒畅,恰如楚地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猿猴的悲鸣,表达了诗人对秋夜孤寂的感受和对楚地情感的共鸣。诗中“郢路第三声”巧妙地以猿声为引,暗示了旅途的孤独与凄凉。后句通过“远客知秋暮,空山益夜清”进一步以景抒情,加深了秋夜的寂寥感。结尾“坐觉盈心耳,翛然适楚情”则表达了诗人在这凄凉之中,反而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宁静和与楚地情感的契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

皇甫冉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唐代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2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