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重九”。
- 周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
- 云木:云中的树木,形容树木高耸入云。
- 疏黄:稀疏的黄色,指秋天的树叶逐渐变黄。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以避邪。
-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 几回:几次,多少次。
- 征衣:指出行或远征时所穿的衣物。
- 冷针指:形容手指因寒冷而僵硬,难以灵活使用针线。
- 幽隐:隐秘,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
- 泣云泉:形容雁声悲切,如同在云泉边哭泣。
- 穷通:命运的好坏,穷困与显达。
- 委上天:托付给天意,听天由命。
翻译
秋天的树木稀疏地披上了黄色的外衣,满川都是秋意。在茱萸的香气中,我独自举杯。多少次,我作为客人,在佳节中感到孤独,曾经见过谁还能再次拥有青春的模样?寒霜让远行者的衣物变得冰冷,手指也因寒冷而难以灵活。雁群的叫声惊动了隐秘之地,仿佛在云泉边哭泣。自古以来,真正的快乐都是难得的,我选择将命运的好坏托付给天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重阳节的孤独与秋天的凄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茱萸风里一樽前”和“曾见何人再少年”等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青春不再的哀愁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结尾的“留取穷通委上天”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哲学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