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律仪:佛教戒律。指僧人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 僧腊:又称“戒腊”,指和尚受戒后的年岁,在这里指鉴上人的修行岁月 。
- 烟霄:云霄,喻指高远的天空,形容鉴上人的修行境界高远。
- 宝龛(kān):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
- 经末劫:经历了末劫。末劫在佛教中指世界毁灭的最后一劫,象征时间久远 。
- 息心:消除杂念,使心境平静。
- 静理:佛教的妙理。
翻译
鉴上人依照佛教戒律传教引导众人,他修行多年,已然达到高远的修行境界。在寺院里,树木的光影伴随着他的禅诵之声,潺潺的泉鸣融入了寂静的氛围之中。那供奉佛像的小阁子经历了漫长岁月,墙壁上的绘画仿佛展现出南朝的风貌。幽深竹林的清风时开时合,寒冷潭水中的月影摇晃波动。鉴上人消除杂念,归于那高深的佛理之中,他喜爱佛法,常常静坐至半夜。甚至还想要去寻求更为高深的佛法真谛,乘船去跨越那汹涌的海潮。
赏析
这首诗是对鉴上人的赠诗,生动地描绘出了鉴上人的修行生活与境界。诗的开篇便点明了鉴上人的身份和深厚的修行底蕴。颔联通过“树色”与“禅诵”、“泉声”与“寂寥”这些意象的巧妙组合,营造出宁静清幽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寺院环境与僧人修行的融合。颈联则借宝龛和画壁,用岁月的沧桑感进一步烘托出鉴上人的修行之久。“深竹风开合,寒潭月动摇”这两句,细腻地刻画自然之景,一动一静,彰显出空灵的禅意。尾联表达鉴上人追求更高佛境的决心,“乘船过海潮”的意象给人一种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感觉,既写出鉴上人的精神追求,也流露出诗人对他的赞美与钦佩,整首诗充满了空灵静谧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