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杜相公移入长兴宅奉呈诸宰执

欲向幽偏适,还从绝地移。 秦官鼎食贵,尧世土阶卑。 戟户槐阴满,书窗竹叶垂。 才分午夜漏,遥隔万年枝。 北阙深恩在,东林远梦知。 日斜门掩映,山远树参差。 论道齐鸳翼,题诗忆凤池。 从公亦何幸,长与佩声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偏:偏僻幽静的地方。
  • 绝地:边远荒僻之地。
  • 秦官:秦朝的官员,这里指高官。
  • 鼎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 尧世:指古代圣君尧的时代,比喻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 土阶:土做的台阶,比喻简朴的生活。
  • 戟户:指显贵之家。
  • 书窗:书房之窗。
  • 午夜漏:午夜的更漏声,指深夜。
  • 万年枝:指年代久远的大树。
  •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也泛指朝廷。
  • 东林:东边的树林,这里可能指隐居之地。
  • 论道:讨论道理,指参与政治讨论。
  • 齐鸳翼:比喻同僚。
  • 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泛指朝廷中枢部门。
  • 佩声:佩玉的声音,古代官员上朝时佩戴玉饰,行走时发出声响。

翻译

想要迁往那偏僻幽静的地方,又从边远的荒地迁移。秦朝的高官享受着豪华的生活,而尧的时代则是简朴的土阶。显贵之家的门前槐树成荫,书房窗边竹叶低垂。刚刚过了午夜,却感觉与那古老的大树相隔遥远。北面的宫阙深藏着皇恩,东边的树林中有着遥远的梦想。日斜时分,门前映着斜阳,远山与树木参差不齐。讨论政治如同与同僚并肩,题诗时想起朝廷中枢。跟随公卿是多么幸运,长久地与佩玉声相伴。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朝廷的怀念。诗中通过对比秦官的鼎食与尧世的土阶,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的“北阙深恩在”与“东林远梦知”形成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朝廷恩典的感激,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隐居生活的憧憬。最后,诗人以“从公亦何幸,长与佩声随”作结,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满足与对未来的期待。

皇甫曾

唐安定人,字孝常。皇甫冉弟。玄宗天宝间进士。历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工诗,出王维之门,诗名与兄相上下。有诗集。 ► 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