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百姓吟

· 孟郊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炙地眠:用火烧热地面后睡觉。
  • 立号:站着哭号。
  • 冷箭:比喻冷风。
  • 棘针:比喻尖锐的风。
  • 骚劳:骚扰,侵扰。
  • 霜吹:寒风。
  • 搥钟饮:敲钟宴饮。
  • 烹炮:烹饪的声音。
  • 华膏:华丽的灯烛。
  • 仙罗:华丽的帷幕。
  • 郁陶:忧思积聚的样子。

翻译

没有火来烧热地面,百姓只能睡在冰冷的土地上,半夜时分,他们都站起来哭泣。 冷风像箭一样从哪里袭来,尖锐的风像棘针一样刺骨。 寒风和霜冻穿透了四面墙壁,痛苦无处可逃。 而在高堂之上,人们敲钟宴饮,直到天亮还能听到烹饪的声音。 受冻的人宁愿变成一只飞蛾,宁愿被那华丽的灯烛烧死。 但那华丽的灯烛被仙罗隔开,飞蛾只能在虚空中绕来绕去。 最终飞蛾落地而死,而地上的人们却还在游玩。 那些游玩的人是谁呢?君子们为此感到深深的忧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诗中,孟郊通过对比贫苦百姓与富贵人家的生活,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百姓因无火取暖而痛苦不堪,而富贵人家则沉浸在钟鸣鼎食的奢华之中。诗人以“愿为蛾,烧死彼华膏”的悲壮愿望,表达了对温暖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孟郊

孟郊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500篇诗文

孟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