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龙池篇

· 姚崇
恭闻帝里生灵沼,应报明君鼎业新。 既协翠泉光宝命,还符白水出真人。 此时舜海潜龙跃,此地尧河带马巡。 独有前池一小雁,叨承旧惠入天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帝里:指京城。
  • 灵沼:指皇家园林中的池沼,象征着吉祥和繁荣。
  • 明君:贤明的君主。
  • 鼎业:指国家政权,鼎是古代国家的象征。
  • 翠泉:指清澈的泉水,这里比喻国家的命脉。
  • 宝命:宝贵的使命或命令。
  • 白水:清澈的水,常用来比喻清廉或纯洁。
  • 真人:指真正的贤人或圣人。
  • 舜海:指传说中舜帝治理的海域,比喻国家的疆域。
  • 潜龙:比喻潜在的英才或未来的君主。
  • 尧河:指传说中尧帝治理的河流,比喻国家的河流。
  • 带马巡:骑马巡视,表示君主的巡视和治理。
  • 小雁:比喻自己,谦称。
  • 叨承:谦辞,表示受到恩惠或提拔。
  • 旧惠:旧日的恩惠。
  • 天津:指天河,比喻朝廷或高位。

翻译

听说京城诞生了吉祥的池沼,应当庆贺贤明的君主开启了新的国家政权。 这清澈的泉水象征着国家的命脉,也预示着纯洁的水中将出现真正的贤人。 在这舜帝治理的海域中,潜藏的英才如龙般跃起,在这尧帝治理的河流旁,君主骑马巡视,展现治理之能。 而我,只是前池中的一只小雁,有幸承蒙旧日的恩惠,得以进入朝廷的高位。

赏析

这首诗是姚崇对当时皇帝的赞颂之作,通过对“灵沼”、“明君”、“鼎业”等意象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君主贤明的期望。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如“舜海潜龙”、“尧河带马巡”,既展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对古代圣君的向往和对当代君主的期望。最后以“小雁”自喻,表达了自己对君主恩惠的感激和对能够参与国家大事的荣幸。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既是对君主的颂歌,也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姚崇

姚崇

唐陕州硖石人,本名元崇,改名元之,避开元年号,又改名。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参军。武周时,累擢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出为灵武道大总管。张柬之等谋诛张易之,崇参计议。睿宗立,进中书令,以奏请使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贬申州刺史。玄宗先天二年,崇奏治政十事,帝皆纳之。复迁紫微令,罢冗职,修制度。开元四年,山东蝗虫大起,崇奏请各道捕蝗,蝗灾讫息。后引宋璟自代,史称姚宋。卒谥文献。 ► 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