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 李白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 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 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 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 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 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 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翛翛(xiāo xiāo):形容风吹竹叶的声音。
  • 回薄:回旋激荡。
  • 盈掬(yíng jū):满手,形容可以把握。
  • 众妙:指自然界的各种奥妙。
  • 媚幽独:喜爱孤独幽静。
  • 唐生:指唐举,古代著名的相士。
  • 季主:指司马季主,古代著名的卜者。
  • 四十九年非:出自《淮南子》,意指过去的岁月中有很多错误。
  • 翻覆:变化无常。
  • 陶令: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隐士和诗人。
  • 归去来:陶渊明所作《归去来兮辞》,表达归隐田园的愿望。

翻译

在何处听到了秋天的声音?是北窗下那翛翛作响的竹叶。这声音回旋激荡,似乎触动了万古的心灵,却难以用手完全把握。静静地坐着,感受着自然界的种种奥妙,我喜爱这种孤独幽静。白云从南山飘来,似乎要在我的屋檐下安家。我懒得去请教相士唐举,也羞于去占卜问季主。过去的四十九年里,我犯过不少错误,一旦过去就无法挽回。我的野性情变得更加洒脱,而世道却是变化无常。我想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想必田家的酒也已经熟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秋天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翛翛北窗竹”描绘了秋声的清脆,而“回薄万古心”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深沉感慨。通过“静坐观众妙”和“浩然媚幽独”,李白展现了他对自然奥妙的领悟和对孤独生活的喜爱。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比自己的“野情”与“世道”的“翻覆”,以及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