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梅妃画真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紫宸:皇宫。

铅华:妇女化妆用的铅粉。

霜绡:洁白的丝绸。

翻译

回忆往昔美丽的妃子在皇宫中,不施粉黛就展现出自然的纯真。洁白的丝绸画像虽好似当时的姿态,但无奈那美丽的眼波也不看顾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李隆基怀念梅妃所作。诗的首句回忆梅妃在宫中的情景,突出其地位和曾经的受宠。“铅华不御得天真”写出了梅妃的质朴天然之美,无需过多修饰就格外动人。后两句写看到梅妃的画像,虽然样子似乎没变,但毕竟只是画像,无法像真人那样眼波顾盼有情。表达了唐玄宗对梅妃的思念和失去她之后的怅惘之情。全诗语言简洁,但蕴含的情感却颇为深沉。

李隆基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 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