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弟

· 李贺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馀。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拼音

译文

与弟弟离别有三年了,回家重聚有一天多了。今晚的醁醽美酒,离家时缃帙包着的书。一身病痛现在还能活着回来,这世间什么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呢?何必要问五木名色,抛出去管它是“枭”还是“卢”。

注释

示弟:明弘治本《锦囊集》、徐渭批本《昌谷诗注》题下有“犹”字,因知其弟名犹。 一日:一作“十日”。 醁醽(lùlíng):酒名。《文选》左思《吴都赋》:“飞轻轩而酌醁醽。”李善注:“《湘州记》曰:湘州临水县有酃湖,取水为酒,名曰酃酒。盛弘之《荆州记》曰:渌水出豫章郡康乐县,其间乌程乡有井,官取水为酒,酒极甘美,与湘东酃湖酒年常献之,世称醁醽酒。” 缃帙(xiāngzhì):浅黄色的包书布。 病骨:病身。犹:一作“独”。 牛马、枭卢:古代有掷五木的博戏,五木其形两头尖,中间平广,一面涂黑色,画牛犊以为花样,一面涂白,画雉以为花样。凡投掷五子皆黑者,名“卢”;白二黑三者曰“枭”。见李翱《五木经》和程大昌《演繁露》卷六《投》。

《示弟》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前半部分描写的是作者仕途蹭蹬,失意归来,而其弟却不嫌弃,热情款待,使得作者悲喜交加的复杂情感;后半部分作者一方面顾影自怜,抒发了沉沦不遇的感慨,另一方面又指摘时弊,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全诗各联出句与对句相辅相成,音韵和谐,对仗工稳。

赏析

前四句写归家后的心情。首二句点明时间。“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失意归来,不免悲伤怨愤;和久别的亲人团聚,又感到欣喜宽慰。三、四句“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表现的正是诗人这种悲喜交织的复杂心情。弟弟不因“我”落泊归来而态度冷淡,仍以美酒款待。手足情深,互诉衷肠,自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乐趣。可是一看到行囊里装的仍是离家时带的那些书籍,又不禁悲从中来。这里虽只字未提名场失意,而仕途蹭蹬的景况,已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点染,委婉地显示出来了。诗人善于捕捉形象,执简驭繁,手法是十分高妙的。 后四句抒发感慨。“病骨犹能在”写自己:“人间底事无”写世事。意思是说:“尽管我身体不好,病骨支离,现在能活着回来,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至于人世间,什么卑鄙龌龊的勾当没有呢?”诗人一方面顾影自怜,抒发了沉沦不遇的感慨,另一方面又指摘时弊,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这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显得异常沉痛。 末二句是回答弟弟关于考试得失的问话。“牛马”和“枭卢”是古代赌具“五木”(一名“五子”)上的名色,赌博时,按名色决定胜负。“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意思是说:“我应试作文,如同‘五木’在手,一掷了事,至于是‘枭’是“卢”,是成是败,听之任之而已,何必过问呢!”其实当时“枭”(负彩)“卢”(胜彩)早见分晓,失败已成定局,诗人正是悲愤填膺的时候,却故作通达语,这是悲极无泪的一种表现。表面上愈是装得“冷静”、“达观”,悲愤的情怀就愈显得深沉激越。 黎简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李长吉集评》)这首诗,当是李贺诗中“章法井然”的一个例子,音韵和谐,对仗亦较工稳。全诗各联出句和对句的意思表面相对或相反,其实相辅相成。一者显示悲苦,一者表示欣慰,但其思想感情的基调都是忧伤愤激。诗人装作不介意仕途的得失,自我解嘲,流露出的正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极大痛苦。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醁醽(lù líng):古代美酒名。
  • 缃帙(xiāng zhì):浅黄色的书套,代指书籍。
  • 病骨:指病弱的身体。
  • 牛马:比喻世俗的纷争。
  • 枭卢:古代赌博游戏中的两种胜负结果,枭为胜,卢为负。这里泛指赌博。

翻译

离别弟弟已有三年,今日终于归家,仅剩一天多的时间。 今晚品尝着美酒醁醽,而那些书籍还是我离家时的模样。 尽管身体病弱,但还能存活于世,人间的事情真是无奇不有。 何必去问那些世俗的纷争,不如抛开一切,任由命运如赌博般决定。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李贺对离别后重逢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诗中,“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馀”直接点出了时间的流逝和重逢的短暂。通过“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的对比,诗人展现了时间的停滞与生活的延续。后两句“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则透露出诗人对生命的坚韧和对世事的无奈。最后,“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任由命运摆布的态度,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观。

李贺

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