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

承明年老辄自论,乞得湘守东南奔。 为闻楚国富山水,青嶂逦迤僧家园。 含香珥笔皆眷旧,谦抑自忘台省尊。 不令执简候亭馆,直许携手游山樊。 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 碧波回屿三山转,丹槛缭郭千艘屯。 华镳躞蹀绚砂步,大旆綵错辉松门。 樛枝竞骛龙蛇势,折干不灭风霆痕。 相重古殿倚嵓腹,别引新径萦云根。 目伤平楚虞帝魂,情多思远聊开樽。 危弦细管逐歌飘,画鼓绣靴随节翻。 锵金七言凌老杜,入木八法蟠高轩。 嗟余潦倒久不利,忍复感激论元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承明:汉代宫门名,为侍臣值宿所居之处。
  • 逦迤(lǐ yǐ):曲折连绵的样子。
  • 珥笔: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
  • 台省:汉代尚书台在宫禁之中,其时称禁中为省中,故称台省。唐代有时亦将三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称为台省。
  • 山樊:山旁,山阴。
  • 岫(xiù):山洞,峰峦。
  • 岚(lán):山林中的雾气。
  • 镳(biāo):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
  • 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的样子。
  • 旆(pèi):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 樛(jiū):向下弯曲的树木。
  • 骛(wù):奔驰,追求。
  • 嵓(yán):同“岩”。
  • 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
  • 潦倒:颓丧,失意。

翻译

我年老时,承蒙皇恩,自述心愿,请求离开京城,前往湘地任太守。我听说楚地山水丰富,青翠的山峰连绵不断,是僧人的家园。那些佩戴香囊、手持笔的官员都是我的旧识,他们谦逊地忘记了在台省的尊贵地位。他们不让我在亭馆中执简等候,而是直接带我游山玩水。忽然间,群山在黎明时分显得格外清晰,北风带来的雪花洗净了山间的雾气。碧波环绕着三座山峰,红色的栏杆围绕着城郭,千艘船只停泊。华丽的马镳和细碎的步伐在沙滩上绚烂,大旗在松门前彩绘错落。弯曲的树枝竞相展现出龙蛇般的姿态,折断的树干上不灭的是风雷的痕迹。古老的殿宇依傍在岩石腹部,新开辟的小径环绕着云根。我眼中伤感地望着平坦的楚地,思念远方的虞帝,情不自禁地举杯畅饮。危弦和细管随着歌声飘扬,画鼓和绣靴随着节拍翻飞。我吟咏的七言诗超越了老杜,八法书法深入木板。唉,我颓丧失意已久,不忍再激动地谈论这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沈传师在潭州(今长沙)游历山水、寺庙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青嶂逦迤僧家园”等句生动地勾勒出了楚地山水的秀美,“谦抑自忘台省尊”则透露出作者对官场虚名的淡漠。后文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名的超然态度。

沈传师

沈传师

唐苏州吴人,字子言。沈既济子。治《春秋》,工书。少为杜佑所器。德宗贞元二十一年举进士,复登制科。召为翰林学士,改中书舍人。性恬退无竞,时翰林缺承旨,称疾不起,乞以本官兼史职。出为湖南观察使,转江西,徙宣州。明于吏治,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决。以吏部侍郎卒。 ► 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