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 李白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 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 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效颦 (xiào pín):模仿皱眉,指丑女东施模仿西施皱眉。
  • 寿陵:地名,指寿陵少年学习邯郸人走路。
  • 邯郸 (hán dān):地名,古代赵国的都城。
  • 斐然 (fěi rán):有文采的样子。
  • 雕虫:比喻小技、小道,多指词章之学。
  • 棘刺 (jí cì):荆棘的刺。
  • 沐猴 (mù hóu):即猕猴。
  • 楚楚 (chǔ chǔ):鲜明整洁的样子。
  • 大雅:《诗经》的一部分,这里指正声。
  • 颂声:颂扬之声。
  • 崩沦 (bēng lún):衰落。
  • 郢中质 (yǐng zhōng zhì):指郢都的匠人,能挥斧成风,比喻技艺高超的人。
  • 斧斤 (fǔ jīn):斧头。

翻译

丑女模仿西施皱眉,回家后惊动了四邻。 寿陵少年忘记了本来的步态,模仿邯郸人走路,结果被人嘲笑。 一首文采斐然的诗,却因为雕琢过度而丧失了天真。 在荆棘的刺上雕刻猕猴,耗费了三年的精力。 技艺虽成却无实际用处,只是外表光鲜而已。 我思念古代的文王,他的颂歌早已衰落。 如何能遇到郢都的匠人,一挥斧头就能成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几个典故,讽刺了那些盲目模仿、追求形式而丧失本真的人。诗中“丑女效颦”和“寿陵失步”都是讽刺那些不自量力、东施效颦的行为。而“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则是批评那些过分雕琢、丧失自然之美的文艺作品。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王时代正声的怀念,以及对技艺高超、能一挥而就的匠人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犀利,寓意深刻,体现了李白对真、善、美的追求。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