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 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 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雁行(yàn háng):大雁的队列。
  • (què):喜鹊。
  • 妆成:打扮好。
  • 曝衣(pù yī):晒衣服。
  • 神验:神奇的征兆或迹象。

翻译

秋天临近,大雁的队列变得稀疏,天空高远,喜鹊在夜晚飞翔。 打扮好的女子应该懒得织布,因为今晚她要渡过银河回家。 月光皎洁,适合穿针引线,微风轻拂,正好晒衣服。 她的到来悄无声息,但神奇的征兆闪耀着光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景象,通过秋雁、高天、喜鹊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中“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暗示了七夕的传说,即织女在这一天会渡过银河与牛郎相会。后两句“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则巧妙地结合了七夕的习俗,即女子在月光下穿针乞巧,同时风轻云淡,适宜晒衣,增添了节日的温馨与浪漫。最后两句“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则表达了织女到来的神秘与不可捉摸,她的出现如同神迹一般,充满了光辉与希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七夕节的美好祝愿和对爱情的赞美。

沈佺期

沈佺期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 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