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楮冠(chǔ guān):用楮树皮制成的帽子。
- 竹簪(zhú zān):用竹子制成的发簪。
- 随分:随意,随遇而安。
- 林亭:林间的小亭子。
- 耽吟(dān yín):沉溺于吟咏,指喜欢写诗。
- 策杖:拄着拐杖。
- 移床:移动坐卧的器具,这里指改变坐的位置。
- 蓬丘: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 仙客:仙人,这里指知音。
翻译
我依旧戴着用楮树皮制成的帽子,用竹子做发簪,随意地在林间小亭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在病中,我难以完全戒掉饮酒,年老之际,更是无法抗拒写诗的诱惑。 闲暇时,我拄着拐杖走在长满青苔的小径上,静静地坐在绿树荫下,移动坐卧的器具,享受宁静。 时不时地,我会创作一些新诗,但不知该寄往何处,只有蓬莱仙山的仙人,我的知音,才能理解我的心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昉在晚年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诗中,“楮冠”和“竹簪”体现了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而“随分林亭自称心”则流露出他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诗人在病中仍难断酒,老来更是耽于吟咏,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最后两句诗,诗人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李昉
宋深洲饶阳人,字明远。后汉乾祐间进士。仕后周为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屡知贡举,进《开宝通义》。太宗时历户部侍郎,同修《太祖实录》。太平兴国八年,擢参知政事,拜平章事。主张与契丹修好,弭兵息民。奉敕编修《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有文集。
► 93篇诗文
李昉的其他作品
- 《 冬至后作呈秘阁侍郎 》 —— [ 宋 ] 李昉
- 《 又捧新诗见褒陋止睹五章之绮丽如九奏之凄清其末章末句云谁比天人福皆从积善招天人之比固不敢当积善之徵其来有自味嘉言之若是省薄德以何胜仰谢良知谨次来韵以老去心何用为首希垂采览 其三 》 —— [ 宋 ] 李昉
- 《 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 其七 》 —— [ 宋 ] 李昉
- 《 侍郎吟思愈清逸才无敌唱弥高而和弥寡我已竭而彼转盈欲罢不能盖彰其馀刃知难而退甘竖于降旗五章强振于芜音三鼓那成于勇气暂希解甲少遂息肩庶重整其懦兵愿别当其坚阵此时胜负期一决焉却以地僻尘埃少为首希垂采览 其四 》 —— [ 宋 ] 李昉
- 《 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 其二 》 —— [ 宋 ] 李昉
- 《 自过节辰又逢连假既闭关而不出但攲枕以闲眠交朋顿少见过杯酒又难独饮若无吟咏何适性情一唱一酬亦足以解端忧而散滞思也吾弟则调高思逸诚为百胜之师劣兄则年老气羸甘取数奔之诮恭依来韵更次五章以自喜身无事为首 其四 》 —— [ 宋 ] 李昉
- 《 牡丹盛开对之感叹寄秘阁侍郎 》 —— [ 宋 ] 李昉
- 《 自过节辰又逢连假既闭关而不出但攲枕以闲眠交朋顿少见过杯酒又难独饮若无吟咏何适性情一唱一酬亦足以解端忧而散滞思也吾弟则调高思逸诚为百胜之师劣兄则年老气羸甘取数奔之诮恭依来韵更次五章以自喜身无事为首 》 —— [ 宋 ] 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