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橘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 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发:黎明,天色发亮。
  • 群物:众多的事物。
  • 阴森:指树木浓密成荫。
  • (dì):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翻译

黎明醒来去看众多事物,众多树木是多么的浓密成荫。凝结的霜渐渐化成水,庭院中的橘子好似悬挂着的金子。女伴们争相攀摘橘子,在摘的时候因为树叶浓密而受到阻碍。看到两个橘子长在一起还连着蒂,互相展示如同感受到了同心。那棘刺好像红罗被子,香气沾染在翠羽做的簪子上。把摘下的橘子托在玉盘里,完全胜过它生长在幽静的树林中。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庭院中橘子的景象以及人们与橘子的互动。首先描写了清晨的景象和树木的繁茂,接着聚焦到犹如黄金般的庭橘上。通过女伴们攀摘橘子的情景,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对并生橘蒂的描写,则富有寓意,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情感。诗中还细致地描写了橘子的外观和给人的感觉。最后说把橘子放在玉盘里比在幽林里更好,表达了对庭中橘子的喜爱和欣赏。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活泼优美,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