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石山房夜话

竹坞萧条夜漏迟,更堪剪烛话幽期。 叶声四起催山雨,涧溜斜分到石池。 松菊喜逢三径日,风尘忆共五陵时。 凭阑莫奏招商曲,零落芙蓉越水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瑶石山房:诗中提到的地点,可能是作者的居所或一个特定的场所。
  • 竹坞:四周环竹的地方。
  • 萧条:形容环境清静、寂寞。
  • 夜漏迟:夜晚的更漏声迟迟未响,指夜已深。
  • 更堪:更加值得。
  • 剪烛:剪去烛花,使烛光明亮,常用来形容深夜交谈。
  • 幽期:隐秘的约定或幽会。
  • 叶声四起: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四处响起。
  • 涧溜:山涧中的水流。
  • 石池:用石头砌成的池子。
  • 三径:指隐居的地方,源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 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所在地,后来泛指京城贵族的居住区。
  • 招商曲:可能指招引商旅的歌曲,这里比喻世俗的繁华。
  • 零落:凋零,衰败。
  • 芙蓉:荷花。
  • 越水湄:越地的水边。

翻译

在瑶石山房的夜晚,四周竹林环绕,夜深人静,更漏声迟迟未响。此时更加值得剪去烛花,与友人深夜交谈,分享隐秘的约定。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四处响起,预示着山雨即将来临,山涧中的水流斜斜地流入石砌的池子。我们欣喜地迎来了隐居的日子,回想起在京城贵族区的时光。此刻,我们不愿奏起招引商旅的歌曲,因为眼前的芙蓉花已凋零在越地的水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瑶石山房夜晚的静谧景象,通过“竹坞萧条”、“夜漏迟”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剪烛话幽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隐逸的主题,同时“松菊喜逢三径日”与“风尘忆共五陵时”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生活的回忆与对现今隐居生活的满足。结尾的“凭阑莫奏招商曲,零落芙蓉越水湄”则抒发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淡漠和对自然衰败的感慨。

梁有誉

明广东顺德人,字公实,号兰汀。与欧大任等同学于黄佐,有诗名。嘉靖二十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与李攀龙等结诗社,史称后七子。因念母,称病归。杜门读书,虽大吏至,亦不出见。卒年三十六。有《兰汀存稿》。 ► 2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