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郊行
十日一出郊容改,东风夜发山花红。
纷纷桃李何为者,不可思忆天之工。
轮转荣枯何日了,年年青入长城草。
嗟嗟人生物不如,一度经年一度老。
朔方健儿期报恩,憔颜短发披荆榛。
成蹊桃李自何处,那知芳草忆王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东风:指春风。 山花:山中的花朵。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 思忆:思考,回忆。 天之工:天工,指自然的创造力。 轮转:循环转动。 荣枯:兴盛与衰败。 长城草:指长城边的草,这里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 嗟嗟:叹息声。 朔方健儿:指北方的勇士。 报恩:回报恩情。 憔颜:憔悴的面容。 短发:短的头发,这里指年纪已大。 披荆榛:披荆斩棘,比喻克服困难。 成蹊:指桃李树下的小路,比喻有才能的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关注。 自何处:从哪里。 芳草忆王孙:芳草指美好的事物,王孙指贵族子弟,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被遗忘。
翻译
十天不出门,郊外的景色就变了,春风一夜之间吹红了山中的花朵。 那些纷纷开放的桃花和李花是为了什么呢?真是难以想象自然的创造力。 兴盛与衰败的循环何时才能结束,每年青草都长到了长城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唉,人生不如物,一年又一年,人都会老去。 北方的勇士们期望回报恩情,他们憔悴的面容和短的头发,都在克服困难中度过。 那些自然形成的小路旁的桃李树,它们自己也不知道从哪里来,哪里去,哪里知道美好的事物或人才会被遗忘。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春天郊外的景色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中,“东风夜发山花红”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风带来的生机与变化。后文通过对桃李、长城草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对人生荣枯、岁月流转的感慨。最后,通过对北方勇士的描写,表达了对忠诚与报恩精神的赞颂,同时也透露出对美好事物被遗忘的无奈与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戚继光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