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散词

· 张弼
东海先生归也,南安太守新除。一挑行李两船书,被人笑道痴愚书。 书寒不堪穿,饥不堪煮,收拾许多何用处。况而今、白发苍颜,坐黄堂之署。 乘五马之车,安得工夫再看渠,又将载到南安去。 古人糟粕,谁味真腴。枉说道黄卷中,与圣贤相对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海先生:指作者张弼自己。
  • 南安太守:指南安府的行政长官。
  • 新除:新任命。
  • 一挑行李:一担行李。
  • 两船书:形容书籍很多。
  • 痴愚书:指对书籍的痴迷被视为愚蠢。
  • 书寒不堪穿,饥不堪煮:比喻书籍不能解决寒冷和饥饿的实际问题。
  • 白发苍颜:形容年老。
  • 黄堂之署:指官署。
  • 五马之车:古代太守的代称。
  • 糟粕:比喻事物粗劣无用的部分。
  • 真腴:真正的精华。
  • 黄卷:古代书籍,这里指书籍。

翻译

东海先生(张弼)归来了,新被任命为南安太守。他只带了一担行李,却有两船的书籍,被人嘲笑对书籍的痴迷是愚蠢的。书籍不能抵御寒冷,也不能充饥,收集这么多有何用处呢?何况现在,我已经白发苍苍,坐在官署中,乘坐着太守的五马之车,哪还有时间再去细读书籍,这些书又要载到南安去了。古人的糟粕,谁能品味其中的真正精华?白白地说在黄卷中,能与圣贤对话。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深厚情感与现实困境的矛盾。张弼以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自己作为南安太守,虽然身居高位,却依旧对书籍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他讽刺地指出,尽管书籍在物质上无法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但在精神上却是他无法放弃的财富。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对知识价值的轻视和误解的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作者对知识和文化的坚持与热爱。

张弼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