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溪思王阳明先生口占

山村茅屋迥,野雉奠三城。 此地曾传檄,何人壮请缨。 草肥连幕动,柳细别屯青。 我亦劳于役,临岐一驻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ǒng):远,偏僻。
  • 野雉(yě zhì):野鸡。
  • (diàn):祭奠,这里指野鸡的叫声似乎在祭奠。
  • (xí):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 请缨(qǐng yīng):请求出战,源自古代武士请求赐予战袍(缨)以出战。
  • (mù):帐篷,这里指军队的营帐。
  • (tún):驻扎。
  • (qí):岔路口。
  • 驻旌(zhù jīng):停下旗帜,指停止行军或暂时停留。

翻译

山村中的茅屋显得格外偏远,野鸡的叫声似乎在祭奠着三座城池。这里曾经是传檄声讨的地方,现在又有哪位勇士壮志凌云,请求出战呢?草地肥沃,连绵的帐篷随着军队的移动而摇曳,细柳轻拂,与别处的驻军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也因为劳役而疲惫,来到这岔路口,便停下旗帜,暂时驻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偏远山村中的景象,通过对野鸡叫声、传檄声讨、勇士请缨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战乱时期的边疆景象。诗中“草肥连幕动,柳细别屯青”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意象,表达了战地生活的艰辛与边疆的孤寂。结尾的“我亦劳于役,临岐一驻旌”则抒发了诗人对劳役生活的感慨和对暂时安宁的珍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代的深刻感受。

梁元柱

梁元柱,召补福建道御史。三年,监北京乡试。旋奉敕按云南,便道归省,连遭父母之丧,起补广西参议,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见罗孙耀撰墓志铭、吴元翰撰行状。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 1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