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馀姚诸公

· 张弼
三郎簦笈舜江游,多谢衣冠礼数优。 时咏缁衣周寓馆,又歌折柳送行舟。 秘图穴口书声夜,灵绪山头剑影秋。 老我子长游兴在,青鞋何日亦寻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簦笈(dēng jí):古代用来装书或文具的竹制或木制箱子,这里指携带书籍。
  • 舜江: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条江河。
  • 缁衣:黑色的衣服,古代常用作官服或礼服。
  • 寓馆:旅馆,寄宿的地方。
  • 折柳:古代送别时常以折柳表示挽留和不舍。
  • 秘图穴口:神秘的洞穴入口,可能指某个隐秘的地方。
  • 灵绪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子长:指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 青鞋:指便鞋,常用于形容隐士或游子的装束。

翻译

三郎带着书箱游学舜江,非常感谢诸位先生的礼遇。 时常在旅馆中吟咏《缁衣》,又唱起《折柳》送别行舟。 秘图穴口传来夜间的读书声,灵绪山顶闪烁着秋日的剑影。 我虽年老,但司马迁般的游兴犹在,何时也能穿上青鞋去寻幽探胜。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游学生活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三郎簦笈舜江游”展现了游学的场景,而“多谢衣冠礼数优”则体现了作者对当地人士礼遇的感激。后两句通过对“缁衣”和“折柳”的吟咏,抒发了对旅途中的文化体验和离别情感的回忆。最后,作者以“老我子长游兴在”表达了自己虽老犹有游历之志,期待着有一天能像司马迁那样,穿上青鞋,去探寻那些幽静神秘的地方。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游学和隐逸生活的双重向往。

张弼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