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宫方丈后亭

三四声猿叫落月,六七竿竹呼起风。 夜静无人知此味,还他方丈拙庵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方丈:这里指道观中住持所居之处 。
  • 拙庵翁:当指一位号为“拙庵”的老者,具体身份文中未详细提及。

翻译

三四声猿猴的啼叫,伴随着落月的光影,六七竿竹子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呼唤着风的到来。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没有人知晓这般宁静美妙的滋味,如此意境,就只属于这上清宫方丈里的拙庵翁吧。

赏析

这首诗营造出一种静谧幽深的意境 。开篇两句“三四声猿叫落月,六七竿竹呼起风”,通过听觉(猿叫)和动态描写(竹呼风 ),生动地展现了上清宫夜晚独特的自然景观,三四声猿叫衬出夜里的静,六七竿竹在风的吹拂下好似在主动发声,静中又带着一种活力,动静结合,别有意趣。“夜静无人知此味”直接点出夜晚这般静谧是独特且无人能体会的,这种宁静孤寂之感愈发浓厚。最后“还他方丈拙庵翁”表明这样清幽的意境只属于拙庵翁一人,进一步烘托出拙庵翁远离尘世喧嚣、独享自然宁静的安然形象,也让整首诗的意境充满了空灵、超脱的意味,传达出一种对远离纷扰、归心自然生活状态的向往 。

白玉蟾

白玉蟾

宋闽清人,家琼州,字白叟,又字如晦,号海琼子,又号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继为白氏子,自名白玉蟾。博览众籍,善篆隶草书,工画竹石。宁宗嘉定中诏征赴阙,对称旨,命馆太乙宫。传其常往来名山,神异莫测。诏封紫清道人。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 ► 1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