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

· 朱熹
伐木相将入远山,共听幽鸟语关关。 殷勤若解当时意,此日那容不尽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伐木:砍伐木材,古代诗文中常用来象征隐居生活或劳动。
  • 相将:相伴,一同前往。
  • 远山:远方的山林,可能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 幽鸟:指生活在深山中的鸟类,通常叫声清脆悦耳。
  • 语关关:形容鸟鸣声清脆连贯,如“关关雎鸠”。
  • 殷勤:情意深厚,此处可能指人与自然的亲近。
  • 当时意:指伐木时的心情或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尽欢:尽情欢乐,无拘无束。

翻译

一群人在遥远的山林里砍伐树木,共同聆听那些清脆的鸟儿鸣叫。如果这些鸟儿能理解我们当时的愉悦心情,今天怎能不让我们在这里尽情享受欢乐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伐木者们在宁静的山林中不仅劳作,也在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聆听鸟儿的歌唱。诗人通过“殷勤若解当时意”,赋予了鸟儿情感,使得整首诗富有生机和人文关怀。朱熹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