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石二首

直作壶中九华看,碧于簪玉小于拳。 好藏莫便令人见,恐有痴情似米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壶中九华:壶中,典故出自道家传说,形容小天地;九华,九华山,这里代指像九华山一般奇秀的石头,意思是这块石头如同缩小在壶中的九华山那般美妙。
  • 簪玉:发簪与宝玉,形容精美,这里指质地如同玉簪一样温润。
  • 米颠:指北宋书画家米芾(fú) ,他性好石,行为癫狂,世称“米颠” ,曾见奇石便下拜,呼为“石丈” 。

翻译

把这石头径直当作缩小在壶中的九华山来看待吧,它比玉簪还要碧绿,形状却比拳头小。最好好好珍藏,可别轻易就让人看见,只怕会有像米芾那样对石头痴迷到癫狂的人。

赏析

这首诗围绕一块画石展开想象与描述。开篇“直作壶中九华看”,直接点明将石头视若珍品,用“壶中九华”这一充满奇幻与诗意的意象,赋予石头以非凡的魅力,让人感受到此石的精巧与神韵。“碧于簪玉小于拳”以细腻笔触描绘石头的色泽与大小,碧绿胜过玉簪,小巧玲珑如拳,色泽形态的对比,凸显石头的独特美好。 “好藏莫便令人见”一句看似寻常,却增添故事性与悬念,为石头蒙上神秘色彩。末句“恐有痴情似米颠”,借米芾爱石的典故,生动地表现出石头的吸引力,侧面烘托出其珍稀瑰丽,也表达出作者对石头的珍视,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收束全诗,余韵悠长,引发读者联想与思考 。

白玉蟾

白玉蟾

宋闽清人,家琼州,字白叟,又字如晦,号海琼子,又号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继为白氏子,自名白玉蟾。博览众籍,善篆隶草书,工画竹石。宁宗嘉定中诏征赴阙,对称旨,命馆太乙宫。传其常往来名山,神异莫测。诏封紫清道人。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 ► 1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