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二首

· 朱熹
立卦生爻事有因,两仪四象已前陈。 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立卦生爻立卦:确定卦象;生爻(yáo):产生爻辞,是古代占筮的重要环节。在《易经》体系中,通过一定的方法确立卦象,并依据变化产生相关爻辞以推断吉凶。
  • 两仪四象两仪:指的是阴阳;四象:在天地初始分判之时的一种状态,由两仪(阴阳)衍生而来,分别为太阴、少阴、少阳、太阳,常与《易经》中的哲理和变化规律相关联。《易经》中讲“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 三绝韦编:出自“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是说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形容读书勤奋刻苦。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绝,表示多次。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赞美一个人读书勤奋努力。 韦(wéi):熟牛皮。
  • 寻行数墨: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寻行,一行行地读 ;数墨, 一字字地读。

翻译

确立卦象、生出爻辞这样的事情是有缘由根据的,阴阳和四象之前就已有所陈述。要知道像孔子那样翻阅《易经》把编竹简的牛皮绳都多次翻断,勤奋钻研的人,可不是那种只知道逐字诵读,而不领悟深意的人。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朱熹对《易经》研读的深刻见解。开篇“立卦生爻事有因,两仪四象已前陈”直接点明《易经》基本元素和原理的内在根源与已有陈述,诗人意在表明这些不是凭空出现,而是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思考。

后两句“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以孔子“韦编三绝”这一典故,借孔子勤奋研读《易经》却并非单纯逐字死读,而是领会其中真谛的事例,表达对于学术研究应深入实质,不能只在文字表面做文章的观点,倡导后人应像孔子一样,带着深刻的思考与钻研精神对待经典研读。整首诗短短四句,融合经学与哲理,富有启发意义,既表达了对传统经典的尊崇,又给学者指明了治学的方向,展现了朱熹深厚的学术底蕴和高远的学术眼光 。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