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进士汝尚自戍所还金陵

出郊荒草雪缤纷,摇落那堪又送君。 谩说张骞能奉使,可知王粲赋从军。 秦淮细逐归舟水,茅洞时侵结屋云。 岁暮莫吹江上笛,梅花飘乱不堪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张骞(qiān):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诗中借指出使之人。 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被迫离开长安,前往荆州依附刘表,后又归附曹操,诗中以王粲从军喻指张汝尚从戍所还金陵之事。 秦淮:即秦淮河,是南京的名胜之一。 茅洞:指道观或隐者所居的山洞。

翻译

走到郊外,荒草上落满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在这草木凋零的时节,我又怎能忍心送你离开呢? 不要说张骞能够奉命出使,要知道王粲也曾有过从军的经历。 秦淮河的水缓缓地随着归舟流淌,茅洞时常被云雾笼罩,仿佛侵犯了那结屋而居的宁静。 年终岁末的时候不要在江上吹笛,那梅花飘落纷飞的景象已让人忧愁不堪,笛声只会让人更加难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郊外的雪景,烘托出送别的凄凉氛围。诗中用张骞奉使和王粲从军的典故,来表达对友人张汝尚的理解和同情,同时也暗示了他的戍边生活的不易。最后两句通过对秦淮流水和茅洞云景的描写,以及对不要吹笛的嘱托,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忧伤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将送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