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子所之九江谒刘太守楚奇

· 刘崧
曾公岩在通天侧,旧是曾公自凿通。 东望不堪遭乱后,南归却忆向岩中。 春阴虎卧千峰雪,日落猿啼万壑风。 城市别来应少见,看云长是忆曾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曾公岩:岩石名,这里的“曾公”不是具体的某个人,可能是以姓氏命名的一处景观。
  • 通天侧:靠近通天的地方(侧,旁边)。
  • 凿通:开凿使通畅。
  • 不堪:不能忍受,这里指不忍看到、不堪目睹。
  • 乱后:战乱之后。
  • 南归:向南方回归。
  • :回忆,怀念。
  • 春阴:春天的阴云。
  • 虎卧:像老虎卧着一样(形容山形或地势)。
  • 千峰雪:许多山峰像雪一样(形容山峰的颜色或景象)。
  • 万壑风:众多山谷中的风声。
  • 城市:城里。
  • 长是:常常是,总是。

翻译

曾公岩在通天的旁边,原本是曾公自己开凿通畅的。向东望去,不忍心看到遭受战乱后的景象,向南回归,却回忆起在曾公岩中的时光。春天阴云笼罩下,像老虎卧着的山峰好似覆盖着千峰雪,日落时分,猿猴啼叫,万壑间回荡着风声。在城市中分别后应该很少见到了,常常看着云彩就会想起曾公岩。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曾公岩展开,描绘了曾公岩的位置和景色,以及诗人在战乱后对曾公岩的怀念之情。诗的前两句介绍了曾公岩的位置和来历,表现出其独特之处。接下来的两句,通过“东望不堪遭乱后,南归却忆向岩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悲痛和对曾公岩的眷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的后两句“春阴虎卧千峰雪,日落猿啼万壑风”,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曾公岩周边的春景,阴云下的山峰如虎卧,日落时猿啼风鸣,营造出一种壮美而又有些凄凉的氛围。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曾公岩的思念,以看云忆岩作结,抒情含蓄而深沉。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悠远,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