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述怀

· 刘崧
九月登临拂帽纱,十年回首一长嗟。 只今城郭多秋草,何处池台有菊花。 泽国雨垂龙影断,海天风急雁行斜。 清尊久覆无烦问,拟折茱萸试煮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 长嗟(cháng jiē):长长地叹息。
  • 城郭: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 泽国:多水的地区;水乡。
  • 清尊:亦作“清樽”,指酒器,亦借指清酒。
  • 茱萸(zhū yú):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翻译

九月里登高拂去帽上的纱巾,回首十年时光不禁长长叹息。如今城内外大多长满了秋草,不知何处的亭台还有菊花绽放。水乡中细雨垂下,龙的影子似乎断开了,海天一色,风急浪高,雁群斜飞。那清酒的杯子久已覆盖灰尘,不用多问,我打算折下茱萸试着煮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九月八日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诗的首联通过“九月登临”和“十年回首”,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一长嗟”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叹息。颔联描写了城郭的秋草和池台的菊花,以景衬情,暗示了繁华不再的现实。颈联的“泽国雨垂”和“海天风急”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龙影断”和“雁行斜”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和凄凉的感觉。尾联中,诗人面对久未使用的酒器,决定折茱萸煮茶,体现了他试图寻找一种宁静和慰藉的心境。整首诗意境苍凉,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自身感受的表达,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事的看法。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