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培塿(pǒu lǒu):小土丘。
翻译
泰山呈现出古老的色泽,苍劲而寒冷,高高地倚靠在天空之中,旁边没有什么依附,独自屹立在大地当中。要知道它独自支撑着东南角的天空,可不是人间的那些小土丘所能比的雄伟山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和独特。诗的前两句通过“古色苍寒”“倚太空”“旁无附丽屹当中”等描述,展现了泰山古老、苍劲、高大且独立的形象。后两句则强调了泰山在东南角的独特地位,以及它远超人间小土丘的雄伟气势。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泰山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 《 过南圳访友同王子与罗子理分韵得满字 》 —— [ 明 ] 刘崧
- 《 余为善举写墨竹因题二绝其上其二 》 —— [ 明 ] 刘崧
- 《 送北平省都事樊仲郛赍洪武七年正旦贺表上南京二首 》 —— [ 明 ] 刘崧
- 《 闻东乡妇女为乱兵驱掠南上甚众 》 —— [ 明 ] 刘崧
- 《 出西岩下寄萧翀 》 —— [ 明 ] 刘崧
- 《 城下青草歌时饶府调湖南青草军守太和日与南乡有构隙之意 》 —— [ 明 ] 刘崧
- 《 题枯林墨兰 》 —— [ 明 ] 刘崧
- 《 题墨竹 》 —— [ 明 ] 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