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荷次韵李宫允二首

坐困炎蒸百事慵,对花犹觉野情浓。 亭亭不尽淩波意,淡淡初回晕酒容。 眼底西湖非幻景,尊前泰华有奇峰。 绿漪清浅香风细,爱护仍愁急雨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炎蒸:亦作“炎烝”,暑热熏蒸。(“烝”,读作“zhēng”)
  • 野情:不受世事人情拘束的闲散心情。
  • 亭亭:耸立貌;高貌。
  • 淩(líng)波意:形容女子步履轻盈的姿态,这里形容荷花的姿态。
  • 晕酒容:酒后脸上泛起红晕的容貌,这里形容荷花的颜色如同醉酒后的面容。
  • 泰华:泰山与华山的并称。
  • 绿漪(yī):碧绿的微波。
  •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翻译

由于暑热熏蒸,做许多事都提不起劲来,可面对荷花时,仍觉得那不受拘束的闲散情致格外浓厚。荷花高耸挺立,那轻盈的姿态展现不尽,它淡淡的颜色,最初像是酒后微醺的面容。眼底的西湖并非虚幻之景,酒杯前的泰山和华山如奇峰般耸立。碧绿的微波上飘着细微的香风,让人喜爱呵护,但仍担心急雨的捶打。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盆荷的姿态和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喜爱以及对美好事物可能受到破坏的担忧。诗的首联通过描写自己在暑热中慵懒的状态,反衬出对荷花的浓厚兴趣。颔联生动地描绘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和淡雅的色泽。颈联将西湖景色与泰华奇峰并提,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广度。尾联则表达了对荷花的爱护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美好事物脆弱性的认知。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通过对荷花和周围环境的描写,传达出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