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髫丱(tiáo guàn):幼年。“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乘骢(chéng cōng):借指侍御史。 先子:先父,亡父。 附骥(fù jì):蚊蝇附在好马的尾巴上,可以远行千里。比喻依附名人而成名。常作谦词。 季方:东汉陈谌字季方,陈寔的儿子,才识渊博。这里以季方比王宪副之子,赞美他的杰出。 翰苑:指翰林院。 独步:独一无二,超出群伦。 柏台风度:称颂御史的风范。
翻译
想要写一篇招魂赋,心痛到肝肠寸断,曾在幼年时就仰仗过您的威望光彩。还记得您如乘骢的侍御史般刚正,我父亲能与您同行是我父亲的荣幸,而我有幸依附您就如蚊蝇附骥般,您的儿子也是如此的优秀。您在翰林院的才名独一无二,您如柏树般的御史风范更是流芳百世。高大的坟墓上长满了陈年的荒草,时光匆匆流逝,我满怀惆怅地远望,心中惭愧,只能献上一瓣心香表示敬意。
赏析
这首诗是对王宪副先生的追忆与悼念。首联表达了诗人对王宪副先生的沉痛哀思,以及对其早年威望的敬仰。颔联通过回忆父亲与王宪副的交往,以及自己对王宪副的依附之情,体现了对王宪副的尊重和自己的谦逊。颈联称赞王宪副在翰林院的卓越才名和御史的高尚风范,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杰出之处。尾联以坟墓的景象烘托出时光的流逝和诗人的惆怅,最后以献上一瓣心香表达对逝者的敬意。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王宪副先生品德才学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
潘希曾的其他作品
- 《 叠前韵留别毛太卿二首 》 —— [ 明 ] 潘希曾
- 《 长沙分司竹桂橘三植皆南州高品感而有作时虞逆瑾见害三首 》 —— [ 明 ] 潘希曾
- 《 朝天宫看梅呈崔萧二光禄刘尚宝 》 —— [ 明 ] 潘希曾
- 《 送周太常璧安陆祭告 》 —— [ 明 ] 潘希曾
- 《 漫兴二首 》 —— [ 明 ] 潘希曾
- 《 凌山驿次湛内翰韵四首 》 —— [ 明 ] 潘希曾
- 《 南庄八景为孙封君题八首白云洞口 》 —— [ 明 ] 潘希曾
- 《 送童贰守栗卿之姑苏 》 —— [ 明 ] 潘希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