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陆斡亭

不断涛声涌玉淙,梦回双阙护千松。 巢寒鹊傍南枝冷,地迥山从北戒宗。 铜柱渐通瓯骆部,银河翻注镆铘峰。 步檐细忆鸳鸾侣,此际鸣珂待禁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淙(cóng):形容水声清脆如玉。
  •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一对楼台,这里指宫殿。
  • 巢寒鹊:指在寒冷季节筑巢的鹊鸟。
  • 地迥:地势高远。
  • 北戒:古代地理名词,指北方边疆的界限。
  • 铜柱:古代南方边疆的标志,这里指边疆。
  • 瓯骆部:古代南方的一个部落。
  • 镆铘峰(mò yé):山峰名,这里可能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 步檐:檐下的走廊。
  • 鸳鸾侣:指宫中的官员或文人。
  • 鸣珂:古代官员上朝时所佩的玉器,行走时发出声响。
  • 禁钟:宫中报时的钟声。

翻译

涛声不绝如玉淙淙,梦中回到双阙守护着千棵松树。 寒冷的巢中鹊鸟依傍南枝感到冷,地势高远,山脉从北方的边疆延伸。 铜柱渐渐通向南方的瓯骆部,银河仿佛倾泻在镆铘峰上。 檐下的走廊上,我细想那些宫中的同僚,此刻他们正佩着鸣珂,等待宫中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陆斡亭夜宿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涛声”、“玉淙”、“双阙”、“千松”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又壮丽的夜景图。通过“巢寒鹊”、“地迥山从北戒宗”等句,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的关切和对宫中同僚的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郑学醇

明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