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长洲令出都门戏作长歌
从来懒慢喜逍遥,林下闻风欲弃瓢。
东海肯将龙性扰,北山谁把鹤书招?
朅来京陌红尘里,奏对明光谒天子。
骥尾犹随十九人,鹏溟休说三千里。
一行作吏傍凫飞,此日驱车出帝畿。
风木哀吟愁捧檄,尘埃世态易沾衣。
平生疑是劳薪骨,簿领从今终矻矻。
折腰断不受人怜,强项雄心未全歇。
丈夫有甑学莱芜,独鹤随行兴不孤。
物力东南今正竭,谁能鞭扑更催租。
莫言下吏翻嫌俗,百里郎官高列宿。
一曲琴清化茧丝,九还丹就骑鸿鹄。
梦中彩笔去曾携,一片闲心物外栖。
吴门烟月宜仙令,处处湖山待品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懒慢:懒散、不勤奋。
-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林下:指隐居的地方。
- 弃瓢:抛弃世俗的烦恼。
- 龙性:比喻高傲不羁的性格。
- 鹤书:指仙鹤送来的书信,比喻高洁的邀请。
- 朅来:来到。
- 京陌:京城的街道。
- 红尘:繁华热闹的地方。
- 明光:指皇宫。
- 天子:皇帝。
- 骥尾:比喻跟随在杰出人物之后。
- 鹏溟:比喻遥远的地方。
- 一行作吏:一旦成为官员。
- 凫飞:比喻官员的忙碌。
- 帝畿: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风木:比喻父母的教诲。
- 哀吟:悲伤的吟咏。
- 捧檄:手持文书,指忙碌的公务。
- 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
- 劳薪骨:比喻辛苦劳作。
- 簿领:指文书工作。
- 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
- 折腰:低头屈服。
- 强项:固执己见。
- 甑:古代的蒸饭器具。
- 莱芜:地名,这里指简朴的生活。
- 独鹤:比喻孤独高洁的人。
- 物力:物资和人力。
- 鞭扑:鞭打,比喻严厉的统治。
- 催租:催促交租。
- 下吏:低级官员。
- 百里郎官:指地方官员。
- 列宿:星宿,比喻高官。
- 琴清:清雅的琴声。
- 茧丝:比喻精细的工作。
- 九还丹:道教中的仙丹,比喻修炼成功。
- 骑鸿鹄:比喻高飞远走。
- 彩笔:比喻文才。
- 吴门:苏州的别称。
- 烟月:朦胧的月光。
- 仙令:仙人的命令,这里指美好的政令。
- 品题:评价和题写。
翻译
我向来懒散喜欢自由自在,听说隐居的生活让人抛弃世俗烦恼。东海的龙性岂能被轻易扰乱,北山的仙鹤邀请又有谁能拒绝?来到京城的繁华街道,在明亮的皇宫中谒见皇帝。虽然跟随在杰出人物之后,但并不追求遥远的鹏程万里。一旦成为官员,便如凫鸟般忙碌,今日驱车离开京城。父母的教诲让我悲伤吟咏,世俗的纷扰容易沾染衣襟。平生似乎注定辛苦劳作,文书工作从今将勤奋不懈。低头屈服绝非我所愿,固执己见和雄心壮志未曾消退。大丈夫即使生活简朴,也能保持孤独高洁的兴致。东南地区的物力已竭,谁能忍受更严厉的统治和催租?不要说低级官员会嫌俗,地方官员也是高官显贵。一曲清雅的琴声能化作精细的工作,修炼成功后便能高飞远走。梦中曾携彩笔,一片闲心寄托于物外。苏州的朦胧月光适宜仙人的政令,处处湖山等待着评价和题写。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作者通过对比隐居与官场、自由与束缚,展现了自己不屈不挠、追求高洁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和独特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