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郡乌先生继善蒙恩还里过濠上待舟留二旬余予以契家周旋无虚日将行着序为赠先生复留诗以别遂用韵以致惓惓并附先生留别诗于后

· 郑真
十载长愁信息稀,异乡相见复相违。 自惭堕地非千里,谁似冲天任一飞。 解带石边苍树合,升仙桥上好风微。 箧中空有南征稿,不为从容较是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载:十年。
  • 长愁:长时间的忧愁。
  • 信息稀:消息稀少。
  • 异乡:外地,他乡。
  • 相见复相违:相见后又分别。
  • 自惭:自己感到惭愧。
  • 堕地:出生,这里指平凡的出身。
  • 冲天:比喻志向高远,这里指有远大抱负的人。
  • 任一飞:任意飞翔,比喻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解带:解开腰带,这里指休息。
  • 石边苍树合:石头旁的苍老树木环绕。
  • 升仙桥: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好风微:微风轻拂,形容环境宜人。
  • 箧中:箱子中。
  • 南征稿:指南征时的诗文稿件。
  • 不为从容较是非:不为了争论是非而从容不迫。

翻译

十年间,忧愁不断,消息稀少,在异乡相遇又分别。我自愧不如那些出生便有千里之志的人,谁能像他们那样自由飞翔。在石边的苍老树木环绕中解带休息,升仙桥上的微风轻轻吹拂。箱子中空有南征时的诗文稿件,不为争论是非而从容不迫。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异乡偶遇旧友后的感慨与自省。诗中,“十载长愁信息稀”一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透露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信息稀少的遗憾。后文通过对比自己的平凡与他人的高远志向,流露出自愧不如的情绪。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作者不计较是非、从容淡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