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俞明逸先生

· 郑真
帝里光华日月边,黉宫乐育颂尧年。 看花曾买春风骑,剪烛频吟夜雪毡。 石韫荆山精璞重,水高淮海孕珠圆。 声歌欲奏清平乐,才匪襄阳孟浩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帝里:京城。
  • 光华:光辉灿烂。
  • 日月边:比喻京城如同日月般辉煌。
  • 黉宫:古代的学校。
  • 乐育:愉快地教育。
  • 颂尧年:赞美太平盛世,尧年指尧帝的时代,比喻太平盛世。
  • 看花:赏花。
  • 春风骑:骑马赏花,享受春风。
  • 剪烛:剪去烛花,使烛光明亮。
  • 夜雪毡:夜晚雪地上的毡毯,指在雪夜中吟诗。
  • 石韫:蕴藏。
  • 荆山精璞:荆山出产的精美玉石,比喻人才。
  • 水高淮海:淮海地区的海水,比喻人才的孕育之地。
  • 孕珠圆:孕育出圆润的珍珠,比喻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 声歌:歌声。
  • 清平乐:一种音乐曲调,也指太平盛世的乐曲。
  • 才匪:才华不是。
  • 襄阳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此处指自己的才华不及孟浩然。

翻译

京城的光辉灿烂如同日月般辉煌,学校里愉快地教育着学生,赞美着太平盛世。曾经骑马赏花,享受春风,夜晚剪烛吟诗,雪地上的毡毯映衬着诗意。荆山蕴藏着精美的玉石,淮海的水孕育出圆润的珍珠,比喻着这里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才。想要奏出太平盛世的乐曲,但自知才华不及襄阳的孟浩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京城的辉煌与学校的繁荣,通过赏花、吟诗等生活细节,展现了文人的雅致与对太平盛世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如“日月边”、“荆山精璞”、“水高淮海孕珠圆”,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才的珍贵与培养的重要性。结尾的自谦之词,既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仰,也透露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谦逊态度。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