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留馀庆:先代为后代所遗留下来的福泽叫馀庆。《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留馀庆,与“积得阴功”义相似,是因果报应的通俗表达。娘亲,“母亲”的一种方言叫法。
狠舅奸兄:后人难以考证曹雪芹原稿中“奸兄”所指系谁。《红楼梦》续书写贾巧姐后为王仁(狠舅)、贾环、贾芸(奸兄)等所卖,但可以肯定贾芸并不是曹雪芹原稿中所说的“奸兄”。第二十四回的脂砚斋批语说小说后半部分有“芸哥仗义探庵”(靖藏本)事,并说“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贾环则既非“舅”,也非“兄”,而是巧姐的叔叔。
乘除加减:指老天的赏罚丝毫不出差错,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序
《留馀庆》是是《红楼梦》中写贾巧姐的判曲,曲中通过叙述刘姥姥救贾巧姐出火坑的事情,表达了作者规劝人们济困扶穷的思想观念,警示人们因果轮回报应不爽。然而作者给了巧姐一个好的结局,是像告诉世人:封建官僚家庭已是”注定败落“,(如甄家、贾家等)只有真真正正的百姓的生活(袭人、小红、刘姥姥等)才称得上是幸福美满,如果想要保住后代子孙,只能尊重他们、乐于帮助他们。(就像凤姐当年满怀虚荣地救济刘姥姥的二十两银子,却在贾府败落的今天,得到了知恩图报的刘姥姥的千金之救,保了贾府一位后生。)
赏析
曲名“留馀庆”,是说贾巧姐的娘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做了好事,因而得到好报——由刘姥姥救贾巧姐出火坑。“留馀庆”与“积得阴功”含义相似,都是一种因果报应的说法。
贾府丑事败露后,王熙凤获罪,自身难保,女儿贾巧姐为狠舅奸兄欺骗出卖,流落在烟花巷。贾琏夫妻、父女,“家亡人散各奔腾”。后来,贾巧姐幸遇恩人刘姥姥救助,使她死里逃生。这些佚稿中的情节,前面“判词”注中已有提及。书中这样描写贾巧姐的命运,很有可能是表现出了作者曹雪芹在经历过长期的贫困生活后,思想上所出现的某些接近人民的新因素。
作者描写刘姥姥形象的真正用意,并不像小说所声称的那样是因为贾府大小事多,理不出头绪来,所以借她为引线,也不是为了让她进荣府闹出许多笑话来,供太太小姐们取乐,借以使文字生色。作者安排这个人物是胸有成竹的。脂砚斋批语指出:小说在介绍刘姥姥一家时所说“‘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红楼梦》第六回)。这就是说,刘姥姥一家在小说后半部分中因贾巧姐为板儿媳妇,真的成了贾家的亲戚,而且是正派亲戚。“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在“树倒猢狲散”的情况下,贾府主子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已发展为骨肉相残。到那时,肯伸手相援的都是些曾被人瞧不起的小人物,如贾芸、小红、茜雪等。而曾被作为贾府上下嘲弄对象的刘姥姥,不但是贾府兴衰的见证者,反过来,她也成了真正能出大力救助贾府的人。要把被卖作妓女的贾巧姐从火坑里救出来,就不外乎出钱和向人求情,这对刘姥姥来说是不容易的。接着,招烟花女子为媳妇(此外贾巧姐也别无出路),则更是要承受封建道德的巨大压力。脂砚斋批语认为:“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其实,这正是在考验关头表现出一个农村劳动妇女的思想品质,大大高出于表面上维护着虚伪的封建道德的上层统治阶级的地方。
贾巧姐终于从一个出身于公侯之门的千金,变成了一个在“荒村野店”里“纺绩”的劳动妇女,就像秦可卿出殡途中贾宝玉所见的那个二丫头那样。与书中前半部分“金陵十二钗”所过的那种吟风弄月的寄生生活相反,贾巧姐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于是,刘姥姥为贾巧姐取名所说的“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得到了验证。曹雪芹思想的深度是一般封建时代的小说家所难以企及的。脂砚斋批语的思想与之就有很大的差距,他说:“应了这话固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靖藏本第四十二回批)所以说,他对这样的“成祥”“化吉”还有保留,所以仍不免“哀哉伤哉”。《红楼梦》的续书者更是曲解了原意,在续书者看来,女子失节不如一死,既沦为烟花女,便无“馀庆”可言,招贾巧姐而使她成为靠“两亩薄田度日”的卑贱的农妇,刘姥姥也算不得“恩人”。所以,续书让贾巧姐幸免于难,并且最后非让她嫁到“家资巨万”的大地主家不可(这应入“厚命司”才是),还让“刘姥姥见了王夫人等,便说起来将来怎么升官,怎么起家,怎么子孙昌盛”,这与曹雪芹的原意有天壤之别。
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身上也戴着封建阶级精神奴役的沉重枷锁,说王熙凤能“留馀庆”、“积得阴功”,也完全是一种阶级偏见。曲子宣扬“乘除加减,上有苍穹”的冥冥报应的迷信思想,更属于封建糟粕。这些都应剔除。但是,读者也应该看到使作者产生“劝人生,济困扶穷”思想的实际生活基础,把它与封建剥削阶级惯于进行的虚伪的、廉价的慈善说教区别开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馀庆:指先代的遗泽。
翻译
留下先代的遗泽啊,留下先代的遗泽啊,突然遇到了恩人;幸运有母亲啊,幸运有母亲啊,积累下了阴功。劝诫人们要救助贫困扶持穷苦之人,不要像我那贪恋银钱忘却骨肉亲情的狠毒舅舅和奸诈兄长。这正是命运的起起落落,上天可都在看着呢!
赏析
这首曲子以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因果报应和对善良、仁爱品德的宣扬。强调了先辈积累阴功带来的幸运,也批判了那些为了钱财而不顾亲情的丑恶嘴脸。“留馀庆”强调了先人积德行善的重要性和影响。“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则透露出一种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安排、善恶有报的思想,既有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也有对正义和道德的坚信。整体而言,虽文字简短,但意蕴深远。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 233篇诗文
曹雪芹的其他作品
- 《 红楼梦 · 第一百一十六回 ·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 —— [ 清 ] 曹雪芹
- 《 红楼梦 · 第一百一十九回 ·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 —— [ 清 ] 曹雪芹
- 《 红楼梦 · 第十回 ·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 —— [ 清 ] 曹雪芹
- 《 红楼梦 · 第六十六回 ·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 —— [ 清 ] 曹雪芹
- 《 红楼梦 · 第三十九回 ·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 —— [ 清 ] 曹雪芹
- 《 葬花吟 》 —— [ 清 ] 曹雪芹
- 《 红楼梦 · 第四回 ·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 —— [ 清 ] 曹雪芹
- 《 红楼梦十二曲 · 其四 · 恨无常 》 —— [ 清 ] 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