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至六通寺
山深息交游,独往寻僧庵。
径转忽异色,迎面堆浓岚。
高柯正脱叶,新红醉霜酣。
上方带修竹,万翠犹毵毵。
到门剥啄久,伛偻应瞿昙。
院静无履声,微闻度檀楠。
长老信古德,耿悫致敬谦。
同居尽清修,不数前三三。
上堂俨夕课,龙吟起深潭。
一步千威仪,千业一拜参。
皈依罪过身,惨怛人天含。
旁观敢赞叹,偷懈徒心惭。
方知设教力,历劫礼所担。
晚寻竹径归,回首情犹耽。
夜枕接瞻闻,寝寐同清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剥啄:敲门声。
- 伛偻(yǔ lǚ):弯腰曲背。
- 瞿昙(qú tán):释迦牟尼的姓。
- 毵毵(sān sān):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
- 耿悫(gěng què):正直诚实。
翻译
在深山里停止了交游,独自前往寻找僧庵。路径转弯忽然有不同的景色,正面堆积着浓厚的山岚。高大的树木正在落叶,新的红叶像沉醉在霜中一样艳丽。上面带着修长的竹子,千万片翠绿依然细长披拂。到了门口敲门很久,弯着腰回应佛祖。院子安静没有脚步声,微微能听到檀香楠木的香气。长老信奉古代的道德,正直诚实并表达敬意和谦虚。一起居住的人都清雅修行,不少于前面所说的那些人。进入佛堂上庄严地进行晚课,像龙吟声从深潭中响起。每走一步都有上千种威仪,上千种业障都通过一次礼拜来参拜。皈依于罪过的自身,惨痛忧伤直达人天之间。在旁边观看都不敢赞叹,偷懒松懈的人只会内心惭愧。这才知道佛教施加影响的力量,历经劫难也是礼教所承担的。晚上沿着竹径归去,回头看还是情意深沉。夜晚睡在枕头上还能接着瞻仰听闻,睡觉和醒来都同样清正庄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行前往六通寺的经历和见闻,展现出寺庙的宁静、庄严以及僧人们的清修生活与佛教仪式的庄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浓岚、落叶、翠竹等,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对长老和僧人们的刻画,突出了他们的品德和修行。“一步千威仪,千业一拜参”等句则细致地描绘了佛教仪式的神圣和庄严。整体上既有对外部环境的生动呈现,也有对内心感悟的深刻表达,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