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和愔仲兼寄寥志强志贻先询先

了无风雨负重阳,剩有清愁染鬓霜。 心著遥天云不散,秋高穷塞气先凉。 但教寄语称无恙,便抵相看对举觞。 人事茫茫信抟控,何时真似雁成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 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 愔仲: 想必是诗人的朋友之一。
  • 寥志强志: 可能是另外两个友人,名字中带“志”字。
  • 贻先询先: 或许是对远方亲人的问候。
  • 陈曾寿: 诗人本人的名字。
  • 鬓霜: 头发中的白发,比喻年老或忧愁。
  • 遥天: 远方的天空。
  • : 边境,偏远地区。
  • : 酒杯。
  • 抟控: 掌控、操纵。
  • 雁成行: 大雁成群结队,象征亲情、友情的团聚。

翻译

没有风雨耽误了重阳佳节,只剩下淡淡的忧愁染白了头发。心中挂念着远方的天空,就像云彩一样无法消散,随着秋天深入边塞,气候也早早地变得凉爽。只要告诉我你们都安好,就胜过面对面共饮一杯酒。人世间的事变化无常,就像难以掌控的风云,何时我们才能像大雁那样成群结队,共享天伦之乐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诗人的心情,既有对节日的庆祝,又有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诗人通过“了无风雨”表达对重阳节的期待与满足,而“剩有清愁染鬓霜”则透露出岁月催人老的感慨。他将对朋友的牵挂寄托于“心著遥天云不散”,形象地展示了思念之情的绵长。在秋高气爽的季节,诗人希望仅仅通过一句问候就能传达健康平安,这表达了深深的友情。最后,诗人以“何时真似雁成行”的愿景收尾,流露出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寓含了人生的无常与对亲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

陈曾寿

陈曾寿

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11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