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顽石幻相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女娲(nǚ wā):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传说她创造了人类并补天。
  • 炼石:神话中女娲以五色石补天,这里可能指炼制石头以创造生命。
  • 已荒唐:指女娲炼石之事已经显得荒诞不经。
  • 演大荒:进一步扩展荒诞的情节,此处寓言世界更加离奇。
  • 幽灵:古代常指灵魂或精神,此处指人的内心世界。
  • 臭皮囊:借指人的肉体,带有贬义。
  • 运败:命运衰落。
  • 金无彩:比喻富贵荣华不再。
  • 时乖:时运不顺。
  • 玉不光:玉质暗淡,比喻人品或才华不再显耀。
  • 白骨如山:形容尸骨堆积众多。
  • 忘姓氏:死者身份无法辨认。
  • 公子:古代贵族子弟。
  • 红妆:女子的装扮,代指女子。

翻译

女娲创造世界的神话已经够荒诞了,如今这世界却又上演着更大的荒诞。失去了灵魂的真实境界,人们只追求虚假的外表。明白命运衰败,那些曾经光彩夺目的人也失去了富贵;感叹世事变迁,那些原本才情出众的人也失去了光芒。死亡后,白骨堆积如山,连姓名都无人记得,只剩下那些公子和美丽的女子。

赏析

这首诗是对人生虚幻和命运无常的深刻讽刺。通过女娲神话的引用,作者暗示了现实世界如同一场梦幻,人们追求的荣华富贵和才情美貌最终都将化为乌有,只剩下无名的白骨。诗人借此警示世人,不要过于执着于表面的繁华,而应关注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永恒。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 2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