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容:秋天的容貌、景色,这里指白海棠的淡雅姿态。 **
  • 重门:一道道门户,形容庭院深深。
  • 七节攒(cuán)成:白海棠花朵形态好像是由多个部分聚集而成。“七”是约数,形容花瓣层叠攒聚的样子。 **
  • 太真: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的道号,据说她肌肤白皙似玉,这里以杨贵妃出浴来形容白海棠的纯净莹润。
  • 捧心西子: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常因病心口疼痛而捧心皱眉,越发显得娇柔美丽,这里说白海棠有西子捧心般的美好神韵。
  • 宿雨:昨夜下的雨。
  • 清砧(zhēn):清冷的捣衣声。古代常于秋季捣衣,准备冬衣。
  • 怨笛:幽怨的笛声。

翻译

淡淡的秋景映照在一道道门户前,盆中的白海棠像由多层花瓣堆积,如雪花堆满花盆。 它如同刚出浴的杨贵妃,以冰作为身影;又似捧心的西子,有着玉一般的灵魂。 清晨的微风也吹不散它像愁绪般的千点花瓣,昨夜的雨在它身上又添了如泪痕般的水珠。 它独自倚靠在画栏旁边,仿佛满怀情意,清冷的捣衣声和幽怨的笛声,伴它送走黄昏。

赏析

这首《咏白海棠》是曹雪芹借书中人物之手所写。诗的开篇描绘白海棠淡雅的秋姿,通过对其外形的描写,展现出白海棠的高洁与美丽。颔联巧用杨贵妃、西施两大美人形象,将白海棠比作出浴后的杨贵妃与捧心的西子,从姿态神韵上生动刻画出其冰清玉洁、娇弱柔美的特质,赋予白海棠人格之美。颈联以“愁千点”“泪一痕”赋予白海棠愁怨之态,借景抒情,增添了其哀怨的韵致。尾联“独倚画栏”塑造出白海棠孤独的形象,伴随着“清砧怨笛”的背景,烘托出一种落寞惆怅的氛围,将白海棠的哀伤推向极致。通篇以物喻人,虽写白海棠,实则委婉地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体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底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 2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