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大学士前两江总督尹继善
八旗读书人,假藉词林授。
然以染汉习,率多忘世旧。
问以弓马事,曰我读书秀。
及至问文章,曰我旗人胄。
两歧失进退,故鲜大成就。
自开国至今,任事奏绩茂。
若辈一二耳,其余率贸贸。
继善为巨擘,亦赖训迪诱。
八年至总督,异数谁能遘。
政事既明练,情性复温厚。
所至皆妥贴,自是福量辏。
能诗略如白,倡和亦颇富。
独爱驰驿喻,知寓意不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学士: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或内阁首辅。
- 两江总督:清朝地方大员,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
- 尹继善:人名,具体历史人物。
- 乾隆:清朝皇帝,名弘历。
- 八旗读书人:清代满族贵族子弟,接受文化教育。
- 假藉词林授:凭借文学才能获得官职。
- 染汉习:指受汉族文化影响。
- 率多忘世旧:大多忘记传统的满洲习俗。
- 弓马事:骑射,指军事技能。
- 文章:这里指诗词文章。
- 旗人胄:指满洲贵族出身。
- 两歧失进退:指在学术与武艺之间犹豫不决。
- 鲜大成就:很少有大的建树。
- 开国至今:自清朝建立以来。
- 任事奏绩茂:任职期间业绩显著。
- 贸贸:形容茫然无知的样子。
- 巨擘:杰出的人物。
- 训迪诱:教导启发。
- 异数:罕见的机遇。
- 遘:遇,得到。
- 政事明练:处理政务精明干练。
- 情性温厚:性格温和宽厚。
- 妥贴:办事得当,妥善。
- 福量辏:福气和才智聚集。
- 能诗如白:像白居易那样擅长写诗。
- 倡和:倡导并参与诗词唱和。
- 驰驿喻:可能是指通过驿站传书的故事来寓言。
翻译
以前的大学士、两江总督尹继善, 是乾隆时代的八旗贵族读书人, 凭借文学才华获得了官职。 然而,他们因为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 大多忘记了祖上传统的生活方式。 如果问他们军事技能,他们会说只读圣贤书, 至于诗词文章,又会强调自己是满洲贵族出身。 在学术与武艺之间摇摆不定, 所以很少有大的成就。
从清朝建立至今, 他们中有少数人表现出色,大部分却懵懵懂懂。 尹继善作为佼佼者,靠的是教导和启发。 他八年就晋升到总督,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他处理政务既明智又熟练, 性格上又温和宽厚。 他在哪里都能处理得当,显示出他的福分和才智。 他的诗歌才华接近白居易, 在诗词唱和方面也十分丰富。 他特别喜欢用驿站传书的故事来寓言,寓意深远而不留痕迹。
赏析
这首诗是对尹继善这位清代官员的评价。诗中赞扬了他的文采和仕途上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他虽然身为满族贵族,但受汉文化影响,对于传统军事技能有所忽视。诗人以鲜明的对比,描绘了尹继善在文学和武艺上的选择,以及他在总督职位上的表现,展现出他的智识与德行。同时,通过“驰驿喻”等典故,暗示了尹继善深思熟虑的处事态度。整首诗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展现了对尹继善的敬佩和赞赏。
乾隆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后驱逐在内廷行走之僧道;释放被幽禁之允(胤)禵等,恢复允(胤)禵等宗室身份;又将宗室诸王所属旗人,均改为“公中佐领”,即归皇帝掌握。对汉族知识分子,采用笼络与惩罚并行手段,既于乾隆元年开博学鸿词科,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又大兴文字狱,前后大案不下数十起,并借修书之便,销毁或窜改大量书籍。对西北方面,平定准噶尔部,消灭大小和卓木势力,解决康、雍以来遗留问题。在位时六次南巡,多次进行镇压土司叛乱、农民起事战争,耗费大量钱财。晚年任用和珅,吏治腐败;陶醉于“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对敢于指斥时弊之官吏,常严加斥责。同时,对各省亏空严重、督抚多不洁身自爱之状,知之甚详。五十八年,接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拒绝英国所提出之侵略性要求,然并未引起任何警惕之心。六十年,宣布明年禅位皇十五子颙琰。次年正月,举行授受大典,自称太上皇帝,仍掌实权。在位六十年。谥纯皇帝。
► 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