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月苦啼鹃,堂空去燕,断肠人正悲秋。素柰横簪,云鬟无限清愁。花阴暗怯金铃报,诉心情、鹦母前头。待句留、江渚潮深,莫放行舟。 天涯岂料惊风鹤,念绿杨城郭,遽赋离忧。镜槛琴台,黯然一别妆楼。玉溪底事添惆怅,又无端、锦瑟成讴。绮窗幽、凉雨潇潇,怕上帘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素柰(nài):白色的柰,柰是苹果的一种。
  • 云鬟(huán):女子高耸的环形发髻。
  • 鹦母:鹦鹉。
  • 江渚(zhǔ):江中小洲。

翻译

明月下杜鹃苦苦啼叫,堂屋里燕子已经离去,断肠的人正在为秋天悲伤。白色的苹果横插在发簪上,如云的发髻饱含着无尽的清愁。在花阴处害怕那金铃报讯,在鹦鹉面前诉说着心情。等到要停留时,江边小洲潮水深深,不要让行船离开。

在天涯哪里能预料到受风惊吓的仙鹤,想到那绿杨围绕的城郭,突然就抒写起离别的忧愁。对着镜台和琴台,黯然地在妆楼分别。玉溪为何增添惆怅之事,又无缘无故地将锦瑟弹成悲歌。绮丽的窗户幽静,冰凉的雨潇潇下着,害怕去把帘钩拉上。

赏析

这首词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哀怨、悲伤、凄凉的氛围。从月、啼鹃、去燕等景,衬托出人的悲秋之情,如“月苦啼鹃”“堂空去燕”给人一种寂寥之感。“素柰横簪,云鬟无限清愁”则细致地描绘了女子的忧愁姿态。词中还通过如“花阴”“金铃报”“鹦母”等细节进一步渲染情绪,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纠结与不舍。下阕则从更广泛的视角,如“天涯”“绿杨城郭”等,拓展了愁绪的范围,强调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玉溪底事添惆怅,又无端、锦瑟成讴”用典自然而贴切。最后“绮窗幽、凉雨潇潇,怕上帘钩”更是增添了一份凄清和哀怨。整体上,词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浓郁的悲伤愁绪,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张景祁

清浙江钱塘人,字蘩甫,号韵梅,又号新蘅主人。同治十三年进士,官福建连江、台湾淡水知县。工诗词。历经甲午战后割台等世变,多感伤之音。有《蘩圃集》、《研雅堂诗》、《新蘅词》。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