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绝句十五首

山谷行书与篆通,兰亭神理荡飞红。 曾台缓步翛翛远,高谢风尘属此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谷:即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 :汉字的一种书体,包括大篆、小篆。
  • 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序》。
  • 翛翛(xiāo xiāo):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翻译

黄庭坚的行书与篆体相通,《兰亭序》的神韵法理如同飞扬的红花般美妙。在曾台慢慢地踱步,无拘无束地远远而去,高超地辞别尘世之事正属于这位老翁。

赏析

这首诗是康有为对书法艺术的一种感悟和评价。诗中提到黄庭坚的行书有篆体的韵味,彰显了其书法风格的独特;又说到《兰亭序》神妙的法理,表现出对其极高的赞誉。后两句通过描述一种别样的情境,似乎是在烘托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将这位书法大家的形象与一种远离尘世的高洁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对其艺术境界和人格的敬重与向往。整体上,诗句简洁地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以及相关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康有为

康有为

清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 1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