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月

碧月出沧海,隐跃江波间。 清辉翳微云,流光自澹闲。 星辰烂然明,河汉有薄寒。 感彼高楼人,循阶独盘桓。 俯仰万古事,喟然悽心肝。 岂独伤别离,颇惜良会难。 急欲慷慨舞,涕出已汍澜。 下帷且归眠,久寐不能安。 伏枕屡辗侧,哀感已万端。 梦见素心人,紫衣而锦襕。 抚琴共笑言,永誓结古欢。 赠我青玉函,怜我缟衣单。 魂梦方欢娱,天鸡夜已阑。 揽衣起徘徊,长夜浩漫漫。 仰首视玉衡,俯首倚阑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隐跃:隐隐约约,忽明忽暗。
  • 清辉:指月亮明亮清澈的光辉。
  • ****翳(yì):遮蔽。
  • 澹闲:安静闲适 。
  • 河汉:银河。
  • 喟(kuì)然:感慨叹息的样子。
  • 汍(wán)澜:涕泣的样子。
  • 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睡觉。
  • 素心人:心地纯洁的人。
  • ****锦襕(lán):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这里指服饰。
  • 玉衡: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

翻译

一轮碧绿的明月从沧海中缓缓升起,在江波之间若隐若现。明亮的光辉被薄薄的云朵遮住了一些,流淌的光影宁静又安闲。星辰闪烁明亮,银河透着微微的寒意。不禁感慨那高楼上的人,独自沿着台阶徘徊不前。 俯仰之间想到千古以来的种种事情,不禁悲从中来伤心不已。哪里只是因为离别而悲伤,更可惜相聚的美好时光如此难得。真想尽情地慷慨起舞,却已经涕泪横流。放下帷幕准备去睡觉,可躺很久都难以入眠。趴在枕头上翻来覆去,心中哀伤万千。 在梦中见到了那个心地纯净的人,穿着紫色的衣裳和华丽的锦袍。一起抚琴说笑,立下永远相爱的誓言。她赠送我青玉匣子,怜惜我白衣单薄。正当梦中欢娱的时候,天鸡报晓,夜已经快尽了。披上衣服起身徘徊,漫长的夜无边无际。抬头仰望玉衡星,低头靠着栏杆沉思。

赏析

这首诗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又带有浓郁哀愁的氛围。开篇描绘沧海明月,景象宏大而迷蒙,奠定了幽远的基调。通过描写月、云、星、河汉等自然景象,在静谧中增添了几分清冷。

诗中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从感怀古今引发的悲叹,到伤别离、惜相聚的哀愁,情绪层层递进。“急欲慷慨舞,涕出已汍澜”将情感推至高潮,生动地展现出内心痛苦的难以抑制。

梦境的描写充满美好与温情,与现实的清冷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梦醒后的失落与哀伤。“魂梦方欢娱,天鸡夜已阑”的转折,令人心生怅惘。最后以主人公在长夜中徘徊仰望的姿态收尾,给人留下无尽的思索,让人深切感受到其内心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意象丰富,古典韵味十足。

康有为

康有为

清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 1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