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谒漂母祠一首

曩昔淮滨母,王孙一饭将。 鉴如君子哲,义有大贤方。 溪壑哀龙浅,风云感凤骧。 千金终以赠,寸念本难忘。 草泽怜谁解,英雄困乃常。 漂亭馀落日,楚剑失秋霜。 墓与黄尘古,祠同绿水长。 悯穷人口播,报德简书光。 慷慨参遗像,清酤荐紫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曩昔(nǎng xī):从前,过去。
  • 淮滨:淮河边。
  • 王孙:指贵族子弟,这里特指韩信。
  • 鉴如:比喻像镜子一样明察。
  • 大贤:指品德高尚、才能卓越的人。
  • 溪壑:山间的溪流和沟壑。
  • 龙浅:比喻才能未被充分发现。
  • 凤骧(fèng xiāng):凤凰飞翔,比喻英才得志。
  • 千金:指韩信后来报答漂母的千金。
  • 寸念:微小的念头,指漂母对韩信的恩情。
  • 草泽:草野之地,指民间。
  • 漂亭:指漂母祠所在的地方。
  • 楚剑:楚国的剑,这里指韩信的剑。
  • 秋霜:比喻剑的锋利。
  • 黄尘:黄色的尘土,指墓地。
  • 绿水:指祠堂周围的绿水。
  • 悯穷:同情贫穷的人。
  • 简书:指记载漂母事迹的文献。
  • 清酤(qīng gū):清酒。
  • 紫芳:紫色的花朵,这里指用来祭祀的花。

翻译

从前在淮河边,漂母曾给贵族子弟韩信一顿饭。她的智慧如同明镜,她的义举体现了大贤的风范。山间的溪流和沟壑哀叹龙的浅显,风云感动凤凰飞翔。最终韩信以千金报答,漂母的恩情始终难忘。草野之地有谁能理解,英雄常常被困。漂母祠旁的落日余晖,韩信的剑失去了秋霜般的锋利。墓地与黄尘古老,祠堂与绿水长存。同情贫穷的人,漂母的事迹在文献中闪光。我慷慨地参拜遗像,用清酒和紫花祭祀。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顾漂母对韩信的恩情,赞美了漂母的智慧和义举,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韩信的同情和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溪壑哀龙浅”、“风云感凤骧”,形象地描绘了韩信的困境和漂母的伟大。结尾的祭祀场景,更是深情地表达了对漂母的怀念和敬意。

黄省曾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