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身世:指个人的经历和境遇。
- 无端:无缘无故,没有原因。
- 疏慵:懒散,无所事事。
- 愁城:比喻充满忧愁的环境或心境。
- 渔樵业:指渔夫和樵夫的职业,常用来象征隐居生活。
- 鼓角声:古代军中用来传递信号的鼓声和号角声,这里指战争或军事活动。
- 旅食:旅途中的饮食。
- 多病:经常生病。
- 炎天:炎热的夏天。
- 廊庙:指朝廷,国家政治中心。
- 江湖:指民间,与朝廷相对。
翻译
我的生活经历总是让我感到困惑,连做梦都会惊醒,我懒散地到处游荡,却发现自己身处忧愁之中。 几年没有接触渔夫和樵夫那样的隐居生活了,到了老年还能听到战争的鼓角声。 旅途中的饮食因为新近的疾病而减少,炎热的夏天,谁愿意远行呢? 感谢你经常用美好的诗句来安慰我,无论是朝廷还是江湖,都有着不同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身世无端梦亦惊”一句,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迷茫和不安;“疏慵到处是愁城”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后两句通过对渔樵业和鼓角声的对比,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乱的厌倦。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慰藉的感激,以及对不同生活状态下的情感体验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多重境遇的深刻感悟。
杨巍
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乞养去。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时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工诗,有《存家诗稿》。
► 565篇诗文
杨巍的其他作品
- 《 送郭参将振赴淮阳总戎二首 其一 》 —— [ 明 ] 杨巍
- 《 寄董佥宪闲居二首 其一 》 —— [ 明 ] 杨巍
- 《 石州陷后作四首 其二 》 —— [ 明 ] 杨巍
- 《 还家逢九日二首 其二 》 —— [ 明 ] 杨巍
- 《 题松溪书屋四首 其三 》 —— [ 明 ] 杨巍
- 《 送董三同献春秋补传不遇还越中 》 —— [ 明 ] 杨巍
- 《 送陶生还会稽二绝句 其一 》 —— [ 明 ] 杨巍
- 《 读谢叠山传 》 —— [ 明 ] 杨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