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通泉

谁料三山下,浮珠有惠泉。 洗杯如作焭,卓锡自忘禅。 地是神仙境,名因衲子传。 追言昊天观,罢驿是何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卓锡:指僧人出行时所用的锡杖。
  • 衲子:指僧人,因僧人常穿补缀的衲衣。
  • 昊天观:古代道教的宫观名。

翻译

谁能想到在三山之下,竟有如浮珠般清澈的惠泉。 洗杯之时,仿佛在洗涤心灵,手持锡杖却忘却了禅意。 此地宛如神仙之境,其名声却因僧人而流传。 回忆起昊天观,不知何时已停止了驿站的传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三山下的惠泉,通过“浮珠”形容泉水的清澈,意境优美。诗中“洗杯如作焭,卓锡自忘禅”表达了在自然美景中,禅意自然而生,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神仙境与僧人的关系,以及昊天观的变迁,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哲理的深邃。

郑廷鹄

郑廷鹄,字元侍,号一鹏,琼山人。明世宗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探花。授工部主事,调仪制郎,升吏科给事中,晋工科左给事,擢江西提学,迁江西参政。以母老乞归,筑室石湖,著书自娱,累荐不起。祀乡贤。著有《藿脍集》、《兰省集》、《掖垣集》、《学台集》、《石湖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一九、清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六、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等有传。郑廷鹄诗,以明陈是集编《溟南诗选》(民国二十年海口海南书局印行)卷二所收郑诗为底本,参校同年海口海南书局印行《海南丛书》第六册所收之《石湖遗集》。集外诗附于后。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