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安阁

· 邓林
荣辱本外物,穷达听于天。 君子随所遇,此心恒泰然。 落落风尘者,旧是登瀛仙。 昔时裘马荣,今日尘纠缠。 惟有松柏操,岁寒守逾坚。 一榻卧清风,心安梦亦便。 时人靡定志,安危随物迁。 得利若奠枕,失势如殒渊。 因登遇安阁,重为斯人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穷达:困厄与显达。
  • 落落:形容孤独,不遇合。
  • 登瀛仙:比喻高升或成为神仙般的人物。
  • 裘马:华丽的服装和马匹,指富贵生活。
  • 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比喻困境或艰难时期。
  • 逾坚:更加坚固。
  • 奠枕:安枕,比喻安稳无忧。
  • 殒渊:坠入深渊,比喻境遇急剧恶化。

翻译

荣辱本是外在的事物,困厄与显达听凭天命。君子无论遭遇何种境遇,内心始终保持平静。那些孤独于风尘之中的人,曾经也是高升如神仙般的人物。过去他们享受着富贵荣华,如今却被尘世的纷扰所困扰。只有松柏般的操守,在严寒中坚守得更加坚固。一张床榻上躺着清风,心安理得,梦境也变得顺畅。现在的人们没有坚定的意志,安危随着外物而变化。得到利益时安枕无忧,失去权势时如同坠入深渊。因此登上遇安阁,再次为这些人感到惋惜。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境遇,表达了对于人生荣辱、穷达的深刻理解。诗中强调了君子应随遇而安,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不受外界变化的影响。通过松柏的比喻,赞美了在困境中坚守操守的品质。最后,诗人登上遇安阁,对那些随波逐流、无法自持的人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邓林

明广东新会人,初名彝,字士齐,一字观善,号退庵。洪武二十九年举人。授贵县教谕,历官吏部主事。宣德四年,以言事忤旨,谪戍保安。赦归,居杭州卒。工诗文及书法。有《退庵集》、《湖山游咏录》。 ► 443篇诗文